咨询热线:

4008002425
0571-88923011 88923022

良运校区地址:杭州市余杭区良运街139号(良运家园北门)

高考前和你的孩子一起调整状态

杭州求是新理想高复 发布时间:2010-07-16 来源:求是新理想 | 阅读次数:

     记者(以下简称“记”):早报教育QQ群里,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经过几次模拟考试,不理想者自信心每况愈下,有的孩子抱怨自己距离心仪的大学越来越远,有的孩子失眠,有的头疼,这些都是焦虑吗?

 

  答:这些都是考前焦虑的表现,但要解决问题之前,家长先要自己弄明白一件事——许多家长都会和孩子说“高考是为了你自己有个好的将来拼搏”。但我们得思考一下这句话里的隐含信息——你的孩子真的是为自己高考的吗?

 

  我们不能否认这句话语当中,无形中藏着家长对“回报”的期许,我们不是说,家长不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那不现实,家长含辛茹苦,不可能没有期望。关键是家长孩子,要在这个期望中间,寻找到平衡点。

 

  有的孩子并不怕考试,怕的是考试后的结果,因为他不能预计“万一考砸,会有什么下场”。

 

  人产生焦虑的深层原因,就是在面对重大事件时,无法把握结果,而导致紧张。

 

  “要努力”、“没关系”都是家长“忌语”吗?

 

  记:网上相关的高考前家长“忌语”很多,一会说“你一定要好好努力”不可以说,时而有表示“考不好也没关系”也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也不能说,那家长该怎么说,怎么做?

 

  答:当然,首先我觉得整个社会氛围其实对孩子还是逼得比较紧,比如学校里要写着“距离高考还有xx天”,孩子模拟考试结果的短消息接二连三地发到家长手机上……这个社会大环境,需要我们的改变。

 

  诚然,“你一定要好好努力”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压力,但如果一位期望值很高的家长,突然强调“考不好也没关系”,也是对常态的一种过分改变,孩子也不会适应,相反,孩子心里可能是这么想的:怎么可能没关系,你怎么可能对我没期望,你平时根本不是这样。

 

  其实这样的疑问是基于我们没有把握好这些建议的本质,其实这些“忌语”建议表达的是,在高考前夕,不要过分改变孩子生活的常态,否则一样会令孩子敏感焦躁。

 

  高考前夕改变常态,一般可能有三类:家长语言上的改变、生活习惯上的改变、家庭环境的改变。

 

  一反常态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家长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为孩子进行高考前夕服务,或者突然允许孩子进行娱乐,包括看电视、上网。

 

  高考前要不要“棒打鸳鸯”?

 

  记:关于这个问题,早报教育QQ群里经常有大学生和家长会意见相左:有个大学生就表示,他高高时,“班长和团支书相互欣赏”,其中一个是男生,一个是女生,两个人成绩都不错,同学觉察到,班长和团支书在高中期间就相互有好感,但班主任似乎没有介入过,两人也都考入大学,两三年后,发展成了恋爱关系,也挺好。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过去三令五申的“不准”,其实没有必要?

 

  答: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和成年人有着太多不同意见,如果你告诉他这是错的,他不一定认可。高复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具有“乐群性”,最希望得到的是同伴的认可,父母和老师,倒是排在其次。

 

  其实你说的这个事件当中,班长和团支书,高中阶段倒并非属于“恋爱”,而是相互的欣赏。明智的老师和父母,是不会为此专门找孩子谈话的。

 

  如果怕这样的“相互欣赏”影响学习甚至考试,巧妙的方法就是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在分配学习合作任务时,更多地让其他同学参与,让两位班委负责。

 

  这个可以拓展到高考前夕放假的安排问题,高考前夕学校都是让学生回家的,这几天学生该做些什么?有的建议是小小的旅行,有的建议在家查漏补缺。

 

  有个新的建议是,在同学之间,不妨约上3至5名相熟者,每天小组复习,然后穿插集体活动,男生女生混搭也可以。对于男生组合来说,半天一起复习,半天打打篮球,其实也不错。

 

  让孩子出去旅行,会导致环境改变,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

 

  让孩子独自在家看书,也可能令部分孩子焦虑,他可能会担心“另外一个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不知道他现在复习到什么阶段了,他是不是复习得比我快呢,他是不是趁着这几天追到我前面去了呢?”于是乎,坐立不安,“别的同学在家也上网吗?也看电视吗?出去玩了吗?”

 

上一篇:避免5类考场高发意外情况 忘带准考证别回家取
下一篇:考前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
TOP


微信公众号

在线报名

固话:4008002425 0571-88923011 8892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