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求是新理想高复 发布时间:2010-07-16 来源:求是新理想 | 阅读次数: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迫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正在向人生一个重大目标冲刺。在过去的三年、六年甚至十二载的求学生涯中,我们学习、成长、追求,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知识、能力和身心各方面的逐渐成熟,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即将到来的高考既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挑战与考验,也是我们展示自我综合素质的舞台,更是我们提升人生高度的重要台阶。所以在最后的一两个月里,每一名高三学生都应该坚定目标,合理分配有限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巩固整合学业积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一、管理好自己的梦想
电影《锦衣卫》中有一句令人难忘的台词“有希望的人是幸福的”,电影中的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在那一刻都仿佛浑身散发出从未有过的迷人的光彩。的确,目标引领人生,因为有了梦想,怀揣希望,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生命的潜能才能得到释放,人性的美丽才能得以绽放。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并能为之奋斗终身,爱因斯坦想用“统一场论”解释全宇宙的每一个物理现象,比尔?盖茨想“把计算机变成一个完美的工具”,刘翔想“向全世界证明黄种人能跑进13秒,亚洲有我,中国有我”……他们的成功都值得我们敬仰。当然,在多元化的当代中国,我们的梦想也是五彩缤纷的,可以伟大,亦可普通,就如冬奥会冠军周扬那样“为了让父母亲能过上好日子”。只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便能画出最美的人生轨迹。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眼中一定不能只有高考、只为高考,而更应在最后阶段从内心深处去观照自己的梦想或者说理想,把高考置于理想追求、人生价值的生命体系中,认识到高考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走近梦想,而非梦想本身。有了这样的高度和视野,每天用梦想和希望不断为自己加油,不断激励自己,便会拥有无穷的动力,便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而即便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导致最后复习冲刺阶段成绩有所起伏,亦能坦然面对,因为希望依旧,从而确保自己心态平稳,提高复习效率。
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虽然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得到每天同样多的24小时,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时间价值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富有或者贫穷、成功或者平庸的差别,就在于个体如何利用每天的24小时。高考的复习和考试时间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都是均等的,在最后阶段,虽然我们可以使用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如果我们能科学管理,就能使这段为数不多的日子产生超乎想象的效率和价值。
时间管理理论认为,高层次的管理技巧讲究对事务的分类处理,按轻重缓急进行解决。我们每天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事务,有些是重要而不紧急的,有些是重要又紧急的,有些是紧急但不重要的,还有一些则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理想的时间管理方式是把大部分的时间分配给前面两类事情。所以在复习备考的最后阶段,一定要清楚自己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我以为,冲刺阶段目标规划的制订、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知识结构的整合、身心状态的调节等才是我们特别要把握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大局观、整体观和自主性,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可以列一张活动优先表,并切实将学习计划落实到学习成果上。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尤其要搞清楚自己对各种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薄弱点,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时间分配上尽力做到巩固强项的同时,弥补薄弱学科、薄弱环节,从而做到局部高效、整体亦高效。如果只局限于每天被动地应付作业、考试,不从整体上去梳理每天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宝贵的时间就会在大量琐碎、机械、低效的劳动中流失,而出现局部低效(由95分上升到100分较50分上升到55分难的多)、整体负效的被动局面。
三、管理好自己的实力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战争或者一次比赛,决定胜负的首要因素无疑是实力,是自己的学业水平。应该说,大多数高三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一个“高原期”或者是老师们平时说的“基本定型”。所以在这个阶段,部分学生往往会陷入种种误区,譬如说,有些同学做大量的特易题和重复题,容易导致“轻敌”和“麻痹”思想,思维素质低下;有些同学做大量的偏题、特难题、超纲题,容易扰乱认知结构,打击积极性和自信心;还有些同学被动应付频繁而大量的练习和考试,导致错误得不到及时消除。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对考试实力的增强没有帮助,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本质上是在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素质,如果自己已经建构起了良好的学科认知结构,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试卷都能游刃有余,轻松应对。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在认知结构依然比较模糊、比较肤浅、比较特殊、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就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融会贯通,只能抱着侥幸心理或“乱轰”策略战题海、攻书山,这样做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在倒计时阶段,我们应该从题海书山中走出来,从基础知识入手,认真地梳理、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去画一画“知识树”,在把各学科书籍读“厚”的同时把它读“薄”,进而形成相对概括化、稳定化、清晰化、系统化的“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结构,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我们就能在考场上处惊不乱、应对自如。
四、管理好自己的状态
假如说实力是基础,那么状态便是关键。许多奥运冠军、体育明星常常因为状态低迷而错失机遇,不少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往往因为心理失衡而在各种大考中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所以在冲刺阶段,管理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经历过高考的考生都深有感触地说,高考不光是考知识,也是在考心态。越是离高考时间近,心理素质就越重要。面对被赋予了太多意义和希望的高考,紧张、焦虑、压力等不可避免甚至不可或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焦虑、压力会提高个体的兴奋度、注意力和作业效率,但是对于相当数量高三学生来说,往往是压力过大、焦虑过度、紧张过头,这种状态经常是从高三一开始就持续到高考考场上,是十分有害的。故而考生应有意识地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并主要通过自我调节在以下四个方面达到一种心理的流畅状态:一是树立坚定的考试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相信自己会尽力而为的;二是保持适度的考试焦虑——将自己的考试焦虑调适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步;三是运用有效的心理暗示——磨练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四是学会简便的放松方法——磨练出一套对自己有效而又简便的身心放松方法。
身体状态亦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许多考生在最后阶段往往是争分夺秒、“奋不顾身”、多看一点是一点,导致身体极度疲劳,甚至在最后关头突发疾病,功亏一篑。事实上,旺盛的身体状态能保证大脑的高效运转。所以,考生在最后阶段更应劳逸结合,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增加必要的营养,同时把自己的生物钟有意识地调到与高考时间相匹配,绝对不能加班加点而使自己成为强弩之末。
其实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许多,每个细节都可能为我们加分,譬如说将平时的模拟练习当作真实的高考,或者把平时的练习当作高考全过程模拟演练,譬如说考试之前细心检查自己的考试用品有没有准备齐全,以免到时手忙脚乱,再譬如说考试那天穿上自己感觉最舒服的衣服,等等。相信只要我们做好高考前的各项管理工作,全力以赴,从容应对,一定能在高考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