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求是新理想高复 发布时间:2019-12-02 来源: | 阅读次数:
最近,只要天气还好,每天晚上八九点,浙大紫金港校区的两个田径场都挤满了拿着手机跑步的学生,人最多的时候,甚至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好比小长假时的西湖。
从2019级开始,浙大学生本科阶段每一个学期都有体育必修课,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课外锻炼:跑步打卡。冬学期,一些研究生也加入到跑步的队伍中来,因为研究生新增加了一门“运动素质课”,不用集中上课,通过跑步锻炼的方式就能获得公共素质课的必修学分。
从大一跑到大四,研究生阶段还可能继续跑步打卡。有浙大人在朋友圈中、说:“浙大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浙江跑步大学。”浙大校内论坛也有学生将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进行对比:“无游泳不清华,无跑步不浙大”。
浙大学生跑步就能拿学分?
今年报名人数是往年的三倍
“研究生还有体育课,这在很多学校并不常见。”浙大体艺部主任吴叶海说,浙大原本也没有面向研究生的体育课,2017年开始,才专为研究生开设了网球、羽毛球、高尔夫等“专项技能课”。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每位研究生都必修一门公共素质课,体育类、艺术类等多种类型的课程都在选择范围之中。
今年冬学期,浙大新增的研究生体育课程“运动素质课”也包括在公共素质课之中。
不同于每周固定时间、集中学习体育项目的“专项技能课”,“运动素质课”只要求学生自学网上慕课《运动安全与健康》,并在一个短学期8周内完成16次跑步锻炼。每次锻炼,男生跑步距离要大于等于3.5公里,女生要大于等于2.5公里,还必须在45分钟之内完成,才算有效。
“跑步打卡和慕课(网络课程)学习都完成之后,学生才能参加期末的12分钟跑测试。”吴叶海和团队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参考了本科生12分钟跑合格的标准,研究生在12分钟之内,男生跑完2000米、女生跑完1600米就算合格。
“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我能更灵活的安排时间。”浙江大学笔译专业的研究生郑文慧选上了“跑步课”,有了课程敦促,经常不运动的她也要逼着自己去锻炼。
吴叶海向记者展示了研究生体育课的选课情况:“去年,我们只开设了6个班的专项课,很受研究生欢迎,但是因为名额有限,只有两百余人选上。”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浙大体艺部今年开设了10个班的专项课,还新增5个班的“运动素质课”,“跑步课很受欢迎,四百个名额已经全部选满。加上专项课的学生,今年一共有六七百余人选择了体育类课,是去年人数的三倍。”
论文要写,跑步也不能耽误
男生若想跑及格,里程如绕西湖60圈
近两年,浙江大学本科生的体育课改革不断发力。从2019级开始,体育必修课两年延长至四年,浙大学生在大学里的每一学期都要和体育必修课相伴。
每周两节“专项技能课”为一、二、三年级学生每学期的必修课。除了课堂上要进行体育锻炼,课后同样需要进行APP跑步打卡,跑步打卡的成绩占据体育课总成绩的15%。“本科生的锻炼要求和研究生跑步课的要求差不多,平均一周锻炼两次就能拿到锻炼及格分,三次就能拿到满分。”吴叶海说。
相比起一、二、三年级学生既要上“专项技能课”又要跑步锻炼,毕业年级学生则只需必修“体测与锻炼”课程,没有固定上课时间,一学年内锻炼次数大于等于64次、且体质健康测试达标就算合格。
从大一跑到大四,四年的课外锻炼都想要及格的话,男生需要有效跑步256次、累计896公里,相当于要绕周长15公里的西湖跑60圈,女生需要绕西湖43圈。
吴叶海透露,目前只有浙大将体育必修课开设到毕业年级。这将意味着,当你在撰写毕业论文的间隙,还得抽空进行体育锻炼。
“无跑步不浙大”
跑完步再吃饭,真香!
这么多的锻炼方式,为什么选择了跑步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吴叶海回答:“跑步是所有运动项目之中最好的项目。”
“跑步时,每迈出一步,全身都在运动,是非常高效的锻炼方式,对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的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吴叶海还举例说明:跑完步再去吃饭会觉得饭菜更香,这也是因为跑步促进了消化系统的改善。
“跑步对于舒缓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除了生理、心理层面,吴叶海还提到跑步是最方便、最节省的运动项目,不受器材场地限制随时随地都能进行锻炼。
其实,两年前的浙大还并没有用成绩和学分来要求学生跑步锻炼。“刚进入大学时,我们课外锻炼是通过刷卡签到、签退来考核的。”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小季回忆说。很多时候,他刷卡签到之后,就坐在一边玩手机,等时间到了再刷卡签退。
为了督促学生更有效的锻炼,浙大体艺部开始采用app跑步的方式进行锻炼打卡。
吴叶海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浙大自己研发的“浙大体艺”app,学生开始锻炼之后,后台会通过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测学生的跑步速度和跑步距离,“这是我们目前最容易监督、学生最不容易偷懒的运动方式。”
“我们要求本科生每学期都要跑步锻炼,还给研究生开设‘跑步课’,主要还是想要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吴叶海希望浙大的体育教育和熏陶能够让更多的浙大人养成自觉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身体锻炼要坚持,运动应该伴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