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求是新理想高复 发布时间:2019-12-17 来源: | 阅读次数:
如果来个年终盘点,要评选出2019年科技圈十大事件,“5G开启商用时代”肯定会占上一席。
2019年,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的应用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又和哪些高校专业密切相关呢?
5G元年万物互联
一位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何同学制作的关于5G测试视频上了热搜榜,短短几天,播放量突破100万。“5G有多快?”“5G到底有什么用?”带着这个疑问,何同学拿着一台拥有5G功能的手机,到达了5G信号的覆盖点,打开测速软件,眼前的一切都让观众惊叹……平均下载速率在700Mbps左右,差不多是4G的十倍;下载一首歌,速度快到根本看不到进度条,只能看到“未下载”和“已完成”两个画面;在线看一部高清电影,可以随便拖进度条,跟缓存完看几乎没有区别。在如此高速的网络下,“未来,希望速度是5G最无聊的应用”成为更多人的期许。
1G和2G解决了人们移动通话的需求;3G解决了人们用流量浏览图片、下载音乐的简单需求;4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特点,实现了从满足简单需求到提供生活全方位的服务;5G具备更高的速率、更高的连接密度、更低的网络时延,在交通、能源、智慧城市、医疗等领域将有非常大的运用空间。
“5G时代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一大批研究领域将有机会在5G的加持下实现融合、转型、升级、换代。有关专家表示:“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这是我们对5G的愿景。”信息与生活精准对接,人们在信息狂潮中可以精确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技术与应用将深度融合,5G将在不同场景发挥应用价值。
表面上看,5G本身解决的依然是网络传输的速度问题,但速度到了这种程度,可以改变基础设施的运行结构。在5G的基础上,信息的传输速率、时延等方面也将得到质的飞跃,会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自动驾驶、无人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场景也更加可期。从5G到5G+,技术和生活联系日益密切,5G对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对职业的影响都在扩大。
更快的传输速度,对视频、新媒体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日前举办的一场5G进校园论坛上,腾讯资深技术专家、腾讯5G无线网络技术负责人李秋香表示,接下来可能会迎来面向5G内容创作的高潮,比如视频、新媒体等创新项目,AR、VR各种内容制作、编辑、导演等角色,新的工作机会将随之产生。在智能时代下,人的主观性、创新创造力依然会是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5G和这些专业密切相关
5G的大热,使得通信工程这一老牌专业受到社会关注。数据显示,通信工程专业是最受5G人才青睐的专业。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四轮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科评估结果中,全国137所参评的高校中,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被评为A+,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被评为A,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在通信工程专业领域也各有优势,这些高校是企业优质5G应届毕业生的重要来源。2020年普通高校在京招生专业选考要求中,这些高校均将物理学科作为必选科目。
得益于5G的发展,面对万物互联,物联网的到来将传统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人人、物物、人物通信,海量的连接需求对云平台并发处理能力、访问安全、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涉及的专业就包括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等。
在人工智能化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5G是给人工智能推广的一大助力。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2019年5G通讯技术高峰论坛上,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表示:“5G是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的融合。5G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有密切的联系。没有5G这一宽的马路,人工智能就没有发展方向。”
通信工程专业为5G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催化剂,在这个基础上,更多新兴专业得以加速发展。5G在这些新兴专业领域的应用,从高校陆续建立的5G相关实验室可见一斑。
今年3月,由上海联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携手共建的“5G+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围绕超高清8k视频编解码、数字版权保护、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应用需求,开展基于5G网络特性的行业应用研究合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的高校。学校将在汽车、轨道、航空等领域借力5G通信技术,进一步促进多学科交叉合作。学校还将建设5G仿真实验室、5G性能测试实验室等,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4月,北京邮电大学西土城校区实现5G信号全覆盖。9月,在北京邮电大学西土城校区和沙河校区,该校通过“5G+全息投影”技术首次实现了跨校区远程互动教学。借助“5G+全息投影”技术,授课老师的三维全息投影人像清晰呈现,如同站在本教室讲台上为大家实时授课,教室里配备了人工智能助学机器人,在现场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提问互动。
5月,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天津大学-大唐移动5G智能驾驶汽车试验区”正式投入使用。天津大学与大唐还将持续在边缘计算、感知融合、远程驾驶、车云协同控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及研究。
北航——空天电子信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5G环境和相关科研教学平台,可开展基于5G的远程在线实验、远程直播互动教学、学生科技创新和课堂实验教学等。同时,北航杭州研究院搭建5G+无人机远程指挥监控与图像传输平台,可开展基于5G的VR全景直播、4K直播和无人机远程控制,用于户外现场教学等。
有专家表示,一批新兴专业和学科应运而生,一批老旧专业被淘汰,这就是5G时代专业融合与技术更新的必然趋势。从目前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进入5G时代,这种融合与更新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
5G时代更需要复合人才
多家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5G产业相关公司人才吸引力迅速攀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显示,预计2030年,5G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万亿元,带来近2000万个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5G人才的需求情况,某招聘平台整理了平台相关数据,就薪资、行业、岗位、所学专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2019年5G相关人才数据观察》。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5G相关人才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1至5月,5G人才需求总量已经接近2018年的60%,较2018年同比增长38.9%,需求增速较2018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北京、深圳、上海对5G相关人才需求量高居三甲。通信/网络设备行业为人才需求最大的行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相关专业为5G人才的主要来源。
2019年1至5月5G相关人才平均招聘月薪为14110元。3年来,企业的5G人才招聘预算在逐年增高,平均招聘月薪大幅上涨,但求职者的平均期望薪资却一直低于平均招聘薪资。
“这是一个各种科技相互赋能的时代。”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孙松林指出,5G本身并不强大,它需要同其他技术融合起来,才能共同作用于经济的发展。5G是基础设施,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技术,其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就是与其他技术的强烈互补性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性。这使得5G会渗透至各个行业,将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道迎来信息通讯时代的黄金10年。
“移动通信是10年一代,技术的应用也是10年左右,而且步伐越来越快。”孙松林说,未来的通信业务将对差异性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将更需要复合型又有专长的人才。“学生要着眼于未来的技术,尤其是10年内可能产业化的技术,从现在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