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02425
0571-88923011 88923022

良运校区地址:杭州市余杭区良运街139号(良运家园北门)

26日左右可查成绩!2020年高考暨7月选考科目命题思路及试题评析出炉~

杭州求是新理想高复 发布时间:2020-07-14 来源: | 阅读次数:

10号下午,随着地理选考科目考生走出考场,历时四天的我省2020年高考正式收官。我省高考各类别分数线及考生的高考成绩将于7月26日左右发布。高考首轮网上志愿填报将于7月29-30日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进行。



 

2020年高考暨7月选考科目

 

命题思路

 

语 文

 

语文学科组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总体思路为“稳定”“提升”。“稳定”指试卷题型结构、难度系数、命制风格等方面与2019年保持一致,给受疫情影响的考生提供熟悉的“界面”;“提升”指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上科学提升语文命题的质量,进一步加强高考的选才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

 

今年语文高考命题高度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比如“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取得最后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浙江诗路文化带”“青铜器”等等,所选语料能发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实现语文高考的育人功能。

 

今年语文高考命题关注抗疫防疫的题材,体现出语文学科“文道合一”的鲜明特点。语用题选取两组有关疫情防控宣传的图片,宣传“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磅礴力量。古诗鉴赏联系了今年抗疫期间比较流行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语句,品鉴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翻新脱妙”之处,肯定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吸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精髓,从阅读、表达两个关键能力进行总体设计,分类、分层呈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紧扣“艰难时势”和“心灵修复”主题,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作文题要求考生“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进行体验与思考,围绕“人生的坐标”,文章写作有多个思考维度,如“定位与错位”“预期与落差”“角色与使命”等等。还可以深度思辨,展开论述,如“定位的错位”“错位的定位”等等。既可以写“心理预期与现实落差”,也可写“人生自我定位与社会要求的错位”,还可写如何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当然,不仅可以写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怎么处理”,更可以深入地写“为什么要这么处理”“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式”等等。

 

今年的语文高考命题重视在考生个体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非连续性文本,符合人们通过阅读了解实用类的阅读常态。作文题贴近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审题难度不大,题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把学生拉进真实情境,让他们直面亟须解决的典型任务——如何面对、处理好这一“矛盾与冲突”——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家庭、社会”的人生话题。

 

数 学

 

数学学科组

 

今年的浙江数学试卷力求平稳,稳定考试的要求与形式,稳固考查的基础与重点,试卷注意考查知识范围的宽度,也关注试题设问的角度,更注意关心考生的心理变化,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这一高考的核心价值。

 

一、准确把握考查范围有宽度

 

试卷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数学)》为指南,全面覆盖高中数学基础知识,重视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高中数学主干知识,强调考查基础性、通用性知识,准确把握考查知识范围的宽度;以《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数学)》为依据,不超纲;立足教材,在教材中发掘素材,注意考查知识的背景公平。

 

二、合理选择问题设计的角度

 

试题的设计注重通性通法,合理选择设计问题的角度,为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都提供了适当的思考空间。

 

试题强调数学概念的理解。第9题在正确理解不等式成立的基础上,既可利用解不等式的方法,也可利用函数图象的特点分析思考。这样的设计简洁清楚,思路开阔,在常规的问题中寻找新的设问角度。第10题以集合概念为背景设计问题,利用基础知识探究新的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集合元素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试题注意基本方法的应用。第17题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来研究向量的夹角问题;第20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这些基本问题,强调了基本概念,突出了基本方法。

 

试题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第21题以最常见的直线与椭圆和抛物线的关系为素材,要求考生在分析各数据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考查不同考生的思维水平。

 

三、减缓坡度关爱考生显温度

 

2020年高考延后给考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浙江数学卷进一步降低起点,减缓坡度,控制难度,做到关心全体考生,合理区分。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前几题都以考查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为主,为大部分考生奠定了得分的基础。第22题利用函数中零点的概念设计问题,以证明零点的唯一性为起点,进而研究零点的范围及相关不等式。问题的设计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体现了入口容易、深入稍难,充分反映不同学习程度考生真实水平的命题思路。

 

试卷关注高中数学教学现状,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突出基本方法的应用,关注教材,正确引导高中数学教学。

 

物 理

 

物理学科组

 

一、整卷设计有合适的梯度,使每一位学生有获得感

 

有一定比例的试题来源于教材,使学生有一定的熟悉感,从容应考。如第9题来源于教材插图;第11题是将教材的计算题改编成选择题;第17、18实验题均基于教材内容改编;第21题情景取材于教材习题。

 

有一定比例的试题较为简明,学生解题时会有踏实感。如第1题考查了单位制;第2题是生活中的惯性;第3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第19题考查的是直线运动。整卷语言表述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不会在理解题意上造成困难。如第12题考查了比荷,为避免学生产生歧义,将其表述为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第21题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涉及到时空维度,为便于学生解题,用适合学生的语言来表述。

 

二、部分试题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背景,使每一位学生有自豪感

 

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背景,不仅能满足以真实情景下问题解决评价学生物理素养的要求,同时也能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如第3题以“歼20”矢量发动机为背景,第7题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系列”为背景,第9题以特高压直流输电为背景,第10题以“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为背景。

 

以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为背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如第2题以公交车上行李箱的不同放置方式为背景,第4题以新冠疫情防范常用的红外测温仪为背景。

 

三、试题设计、设问有层次,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试题设计有不同的层次要求。既有直接用物理知识,也有用物理观念求解的题目。如第16题空气对无人机的作用力,第20题滑块对轨道的作用力等,需从相互作用观来分析;第11题的远距离输电问题,第16题无人机功率转化问题,需从能量观来分析;有的以真实问题为背景建模后求解,如第9题需要将立体图转化为截面图后才能求解,第10题“中国天眼”上工作人员的受力问题,需要在画出球面的基础上进行受力分析后求解。

 

大题设问有层次,每一大题均设置了3个小题,从一个知识点到多个知识点、单一过程到多个过程的分析和综合求解,从直接应用物理规律到建模求解,从简单计算到函数关系的建立。如第20题3个小题的问题设计层次分明,第1小题是求解某一点的受力情况,第2小题经多个过程计算来判断,第3小题则是求解两滑块碰撞后的高度和位置的函数关系;第21题、第22题的3小题也进行了类似的设置。试卷结构具有知识层次和思维层次,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均获得成就感。

 

化 学

 

化学学科组

 

此次选考化学试题遵循 “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命题原则,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科价值”作为考查内容,坚持命题的原创性、科学性,确保试题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一、立足学生基础

 

全卷立足学生学习基础,重点围绕化学学科的必备知识对全卷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以学生非常熟悉的题型与必备知识来呈现试题的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例如:选择题第1题至20题,重点考查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第27题考查化学基本计算;尽管29题等综合性较强,难度相对较大,但还是立足基础,以基础性必备知识贯穿全卷始终。

 

二、坚持素养导向

 

试题设计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必备知识和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作为测试的主要任务,具体表现在:(1)情境的选择与设计坚持情境的真实性、应用性和价值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第29题以研究CO2氧化C2H6制C2H4为背景,研究解决能量与平衡的相关问题。(2)问题设计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体现化学考试说明有关学业水平要求,无超纲现象。例如第30题有关蒸发结晶的操作、滴定管的使用等体现了问题的综合性;第28题Ⅰ化学方式的书写,第30题有关合成线路的设计答案不唯一,体现了问题的开放性等。

 

三、突出能力考查

 

表征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试题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考查化学学科关键能力。例如第24题、25题、31重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第31题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重点考查学生的表征能力;第16题的C,28题Ⅰ的(3),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试题在注重考查学科关键能力的同时,还注意渗透学科思想方法,例如第16题、26题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3题的守恒思想;第20题、29题的平衡思想,第30题、31题体现了物质的转化思想等。

 

四、凸现学科价值

 

化学是一门在能源、材料、药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科学。试题选择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活动中的真实情境作为测试载体,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化学试题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例如第24题的硅酸盐水泥,30题的硫代硫酸钠的制备,31题美托拉宗的合成等。

 

总之,化学试题以稳定为基调,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对中学化学的教与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生 物

 

生物学科组

 

本次命题遵循《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着眼于立德树人、素养为本,以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考查学生高中生物学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较好地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选考核心功能。

 

一、立德树人,素养为本

 

命题突出立德树人导向,注重能力考核。试题设置各种图文信息,考核学生获取知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减少机械记忆,力求教学回归学科的本原。考核学生获取信息、并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试题提供的情景分析相应的原理、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等推理能力;用文字或图表反应对试题的思考等表达能力,整卷科学、公正地评量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体现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建构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如必修模块内综合、必修模块间及必修与选修模块间的综合,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思想,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四方面的要求。

 

二、人文关怀,平稳为基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情绪,试卷结构稳定、难度平稳,试卷在题型、题量及主干知识上保持相对稳定。试卷注重对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考核的知识点分布合理,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孟德尔定律、遗传与进化、植物激素的应用、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试题设置起点低、坡度缓、梯度显,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和获得感,实现课堂教学回归生物学科的本原,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效度,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体现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如当下的新冠病毒、检测及免疫接种,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和常识创设试题背景,具较强的亲和感。关注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议题,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三、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试题考查重视实验教学。重视教材中实验的考核,检测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实验结果预测及解释,考查生物学科学思维。创设实验情境,综合考查实验思路、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的表达等,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本次命题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如苹果果实贮藏的条件、对杂草的控制、植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体现了生物学科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和学科价值。

 

体现能力培养。命题关注实验能力与理论知识结合的拓展、重视必修实验与选修实验的有机融合,体现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关注基于理解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学科组

 

一、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为主的基调

 

本卷命制延续近年来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试题的一贯风格和特色,在题型设置、分值设定、难度预估上与近几年试卷保持一致,坚持平稳的主基调。与此同时,贯彻能力导向、适度开放原则,在综合题中,学科内容的指向更具综合性思辨性,评价情境的复杂程度有所提高,答案的编制兼顾共同性与差异性,试卷在平稳中不断向前发展。

 

二、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的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试题在立意上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在选材上多角度反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试题命制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教材为依托,注重科学性和公平性,情境创设贴近高中生理解力、兼顾城乡差异,文字表达注重书面性和专业性,充分考虑试题难度分布和区分度。

 

整份试卷重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以“经济生活”试题为例,涉及考点有:价格、企业的经营、就业、财政、市场经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为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教材,在命题中还主动利用和改编书本中的素材,如:第21题素材直接选自“文化生活”教材中的探究问题,第39题素材则改编自“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教材案例。

 

三、注重知识、能力、素养的结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卷坚持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把知识能力的检测与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

 

全卷试题最大限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对学科概念、原理的理解上,对知识内部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把握上,对现象观点的判断和说明上,以及面对具体现实情境,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和论证的能力上,最终检验学生能否在答题中展现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四、重视时代性、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试题中的具体情境是考查学生运用学科内容、执行任务、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试题命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紧紧围绕当下的热点现象和话题选取素材,创设情境,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特别是新冠疫情这一热点话题,在6大教学模块的试题中均有涉及,分别从不同题型、不同学科任务、不同学科内容上考查学生。除此外,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民法典编纂等最新时政新闻也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历 史

 

历史学科组

 

今年的历史选考命题,在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平稳的前提下,本卷试题以“低开渐升”的思路进行设计,既充分考虑疫情下学生学与考的实际,又坚持高考的选拔性,整卷设计力求体现政治性、科学性、原创性、公平性。

 

一、由浅入深,坚持以生为本

 

1、2、3、4题素材来源熟悉,问题设计平实,知识落点明确,学生甫一接触,能够感受到一种以生为本的温度。3、6、8、14、16、21、24组合题,组合项设置简繁得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性和接受度。1、5、11、14、15、19、22题取自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注意区分度,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7、9、10、12、13、17、18、20、23、25、26、27题难度设计采取渐次上升的原则,力求体现选拔与区分。28、29题精心设计导语,友善提示考生,注重在区分度上做思考与命制,28题继续以往开放题型的设计。试题整卷布局先易后难,稳步递升,既有广度,又有高度与深度。

 

二、引导教学,提升学生史学素养

 

从史学的“实学”属性出发,引导教学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夯实和提高史料实证的意识与能力。5、6、8、9、12、13、16、17、18、21题对史学基本能力与历史思维的引导清晰而明确。25题秉持浙江卷注重史学方法考查风格的同时,引入图片史料与文字史料互证。26、27、28、29题每则史料的搜集与获取、整理与辨析,一如既往地注重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是高中教学的题中之义。由此出发,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明晰时空观念,通晓历史解释。2题著名工程的区位、命名及标注,10题“沪上”“铁轮小车”,14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23题从经济大危机的困局中获取的经验与教训,28题以“民生”为题眼,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与传承。29题通过对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解读,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客观评判。

 

三、家国情怀,树立价值导向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与价值导向,关注现实,彰显家国情怀。2、5题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4题藏汉合璧风格的布达拉宫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13题抗战家书叙事,展现了一个民族泣血不屈的记忆。15题以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入题。28题以历史的现实关怀立意,从时代关切的主题视角切入。试题开合有度,以一条历史的纵贯线,梳理“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为表征的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之民生理念,以及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之家国观的历史跃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生生不息的大道规律。29题以历史的终极关怀立意,关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引导学生在变幻繁复的现实与历史场域,以史学的眼光、视界洞察战争风云,汲取历史教训,充分认识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地 理

 

地理学科组

 

试卷按照《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命制,既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并适度引导中学教学。试卷保持总体稳定,难度适中。具有如下特点:

 

一、聚焦核心价值,彰显育人目标

 

试题情境选择体现我国区域发展、共同富裕、民生改善等时代性事例,如试题选择的“地摊经济”情境,关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各地适时提出关心百姓日常生活的创新之举;又如选择浙江省与青海省海西州扶贫协作的成功案例,体现我国全面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壮举。另外,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改善了广西等地的生态环境,而且通过产业转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时代特色鲜明的试题,有助于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凸显素养考核,顺应课改方向

 

试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考查考生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如我国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氧化亚氮的增温效应、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变化、大气污染和泥石流发生、西江流域输沙量减少等素材,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试题以不同尺度的区域为载体,既有较大尺度的区域,如青藏高原、欧洲西部等;也有较小尺度的区域,如德国进口天然气,青藏高原某气象测站,通过地图将位置关系、气候要素、天然气管道建设等地理信息与考核问题有机结合。考查考生立足区域,从中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突出对地理事象成因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从位置、地形等要素分析比较安阳、南阳的大气污染天气差异;从气温、降水等地理要素变化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综合地方农作物种植面积、水利工程建设等分析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试卷通过设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地貌景观识别、气象探空气球观测等,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三、注重能力考核,提倡主题研究

 

试题注重学生地理基本概念、基本事象、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如环境承载力概念、大气运动原理、洋流运动规律、农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选择、交通线路布局、工业基地改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核注重“理解”,强调“应用”,考查考生调用学科关键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新课程提倡基于地理现象进行项目式学习,试卷对此有相应体现。如从“中纬西风”影响下的洋流分布及影响,高空西风的风向及等压面分布等,考核考生对中纬度大气环流认识是否全面,引导教学进行主题研究。

 

总之,本试卷通过主题式考查,力图更好地考查考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以及地理思维的能力。

 

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科组

 

本次试卷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坚持科学、准确、公平和规范的原则,立足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核心素养,突出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沿承往年的考试试题形式,保持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稳定,与此同时,考虑题目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使本次试卷平实而不失品味,大气而不失精致,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一、紧扣教材,立足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次命题突出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紧扣教材,贴近教学。第1题从信息技术工具、应用等角度综合考查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第2题从网页基本概念、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应用等角度考查网络基础知识。第3题从信息管理角度分析数据表设计的合理性,考查数据库基础知识。第4、7、8题分别考查进制转换、逻辑表达式、流程图等基础知识。第11、12题立足考查对分查找和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引导教学关注基本算法原理,避免对代码的机械记忆。

 

二、结合应用,落实学科方法和能力考查

 

本次命题以信息技术应用为背景,创设了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学科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3题综合考查运用公式、图表、筛选、排序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采用开放性操作序列的多项选择形式,突出数据分析能力,弱化操作步骤的机械记忆。第14题以多媒体作品设计、制作过程为线索,综合考查作品设计的方法,矢量图、元件与实例、关键帧等知识的应用,问题设计弱化操作性记忆,突出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第15、16题分别以考场分配、温度数据分析为背景,考查算法理解和程序设计能力。

 

三、关注素养,多角度考查计算思维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试题命制,多角度考查计算思维。第10题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理解所给的最值求解算法,从一组形式相同的语句中选择、补全程序,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算法思维能力。第11题采用标记数组探究对分算法查找过程,从微观考查学生算法思维。第12题考查学生对排序算法基本特征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算法思想、活学活用,希望引导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算法教学。第15题设计学生熟悉的考场分配问题,结合冒泡排序算法思想,实现对降序序列的更新和维护,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算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6题设计温度数据分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理清数据间的逻辑关联,探寻枚举策略,综合考查学生对问题模型的理解能力,以及算法和程序设计能力。

 

技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学科组

 

一、试题命制的总体考虑

 

鉴于疫情和高考推迟的特殊背景,今年通用技术的命题以平稳为总基调。一是试题结构与 2020年1月基本保持一致,部分题型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内稍作调整。试题内容、知识点分布均衡,同时关注认知目标的分布和核心素养的考查。二是试题的整卷难度也与上次大体持平。

 

二、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通用技术是一门专注实践、注重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试题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如第2题方案的选择选用“篮球架”、第17题选用“门的自动开关”等;创设情景时以真实问题引领,以问题带出任务,如第14题“台虎钳钳口”的改进设计,实践室内配置的台虎钳一般是较小型号,钳口张开尺寸偏小会对学生操作造成不便,围绕钳口张开尺寸受限这一真实问题,考核了“设计要求的提出、设计分析三要素、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考核学生的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

 

本次试题注重图样表达、创新设计和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核。如第15题“消防车道自动升降路障”,素材来源真实生活,草图方案可以有近二十多种,方案的开放有利于考核创新设计的素养。课程中有不少实践操作的内容,如何以纸笔测试的方式考核实践操作、物化能力等,本次试题在这一方面下了功夫,如我们在第11题“万用表测试三极管发射结”中,选项中以图示方式代替文字说明给出测试结果,学生如果没有测量操作的实践,仅凭听教师讲解、看视频等,很难做好这题。

 

三、重视教材内容,回归技术实践和技术本质

 

第10题考核“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元器件是教材及学生常见的,第17题自动门取材于教材中的“希罗自动门”, 引导教学回归基础与教材,引导教学回到问题的本质、思维的训练与提升。试题多数题材源自学生的生活,是从真实问题中引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技术。试题中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操作题、设计题和电路的连线设计,引导教学要重视操作实践。

 

设计题的升降装置可以采用丝杆机构、四杆机构、齿轮机构等等,非常开放,学生可以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角度构思设计方案,引导教学中关注创新思维的养成,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2020年高考暨7月选考科目



 

试题评析

 

语 文

 

特殊之年贵“平常”,素养考查见“精进”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黄华伟

 

浙江省青田县中学 特级教师 杨仕威

 

2020年高考浙江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体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平常”“精进”可视为其突出特征。

 

一、“平常”见温暖,能出新

 

试卷结构、难度及题目设置保持平稳,字里行间透露出特殊之年令人温暖的人文关怀,也闪耀着创新的光彩。

 

1.内容平和,抚慰人心。

 

小说《雪》平静温和,灾难面前,人们用真、善、美“修复”破败的家园、身体与心灵的创伤和战时脱离常态的人生。古诗鉴赏题旨在摆脱常见离愁,情感乐观积极,境界高远。文化题点出“居敬”优于“居简”,强调持身恭敬、涵养内心的重要。文言文《上曾子固龙图书》突出言和德的关系。

 

2.设题常态,常中出新。

 

全卷无偏题怪题,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比如前4题考查“常见易错”的语言文字及其运用,第5题为“连贯”,小阅读为“多文本”。大阅读第10题赏析语言特点,第11题分析人物形象,第13题分析寓意,等等。但全卷并不保守,仍然可见不少新意、亮点。比如第6题用相对形象的“图”替代连续了几年的相对客观的“图表信息”。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外国小说,这是自2011年选用《第9车厢》以来再考外国小说,给人久违之感。第12题“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令人眼前一亮。第20题分析《送柴侍御》“翻新脱妙”,颇有新意。

 

二、“精进”重实践,强内涵

 

继2018、2019年之后,今年继续在表现2017课标精神、考查核心素养上努力“掘进”。试题既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高位引领,又能贴近现实生活,关注考生,注重试题内涵的发展、深化。

 

1.解决当下问题。

 

第6题“阅读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评价创意”,把问题放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图2用传统“门神”样式,表达当下“抗疫”主题,形象具体,贴切自然。小阅读第7-9题引导考生正视当下社会生活中多样的阅读形态,“重建阅读文化”,给人以深刻启发。

 

2.关怀未来人生。

 

如果说2019年高考浙江作文题重在引导考生从横向上做“我与他人”的思考,那么今年则是从纵向上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定位”。“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有不同的预期”“社会赋予……别样的角色”,需要考生思考在未来发展之路上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解决期待中的“落差”和角色上的“错位”。引导考生辩证地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定位人生,在坚持自我的过程中,担当起社会责任。题目与学生人生发展联系紧密,让每个学生有话说,能说自己的话。

 

数 学

 

知识与能力并重,传承与创新同行

 

杭州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特级教师 王红权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高级教师 王勇强

 

2020年是浙江省高考改革数学文理合卷考试的第四年,疫情给高考命题和备考都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浙江数学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素养为导向、以能力为立意的命题原则,严格遵循《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依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贴近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整卷保持了浙江卷“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传统风格,难度较去年略有降低。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部分试题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创新,能有效区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有利于高校合理选拔人才,有利于正确引导中学数学教学。

 

一、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回归概念

 

全卷围绕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设计,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1,2,3,4,5,6,12,13,14,15,16,18等题。试题立足教材,考查了集合、复数、线性规划、函数图象、三视图、二项式定理、三角恒等变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期望、解三角形等内容。试题起点较低,容易入手。

 

二、坚持考查核心内容和数学思想,注重本质

 

全卷重点考查了高中数学核心内容——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如第4,8,9,22等题,突出了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如第22题以常见的函数为载体,背景公平,考查函数的零点、单调性等核心知识,学生需要灵活应用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第7,11,20题,着重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数列的基本性质等基本内容,注重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强调通性通法;第5,6,14,19题,主要考查了立体几何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方法多种多样;第8,15,21题,多角度考查了学生对解析几何核心内容的理解及坐标法这一核心数学思想方法。整份试卷充分体现了“核心内容重点关注、通性通法重点考查”的命题原则。

 

三、坚持考查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聚焦素养

 

全卷聚焦考查数学的核心素养,关注考生的未来发展,以能力立意,强调数学创新的考查,突出理性思维、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对数学教育起到导向作用。如第11题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朱世杰的数学研究,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第7、9、19等题聚焦考查直观想象素养,分别考查了等差数列内蕴的线性本质、数与形的合理转换、分(抽出三棱锥)与补(补成正方体)的辩证统一。第10、20、21、22等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第10题考查特殊与一般的辩证思考;第20题若能灵活构造常数列,则可简化运算;第21题考查由等到不等的最值处理方式;第22题考查主元与参数的相互转化策略等。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助力破解应试教育。

 

2020年浙江卷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数学的学科特色,彰显试题的育人价值。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关注数学文化。整张试卷给中学数学教育的启示——夯实发展基础,固本强基;培育关键能力,行稳致远;提升核心素养,实现自主发展。

 

英 语

 

立足真实社会生活情景 突显学科关键能力考查

 

嘉兴教育学院 高中英语教研员 徐雁光

 

杭州市长征中学 高级教师 方虹

 

2020年7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试卷整体难度保持平稳,具备一定的区分度,突出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素材覆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语篇内容丰富,文本题材、体裁多元,体现学科育人导向功能。

 

一、引导人文情怀主题下的价值取向

 

人文情怀主题语境是考查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载体。阅读理解A篇讲述作者酷爱戏剧,通过介绍所编的一本戏剧方面书籍,与人分享这种对戏剧的热情。文本主题非常鲜明,分享美好是一种美德,价值取向昭然可见。22、23 题考查细节理解,内容涉及作者对所编之书的介绍,这些细节的考查强化了对“分享”的理解。应用文写作背景涉及对生病回国外教Peter的关心,对病人表示慰问关切,是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基本礼节。内容要点中的第一点(询问近况)和第三点(表达祝愿),需要考生在写作中体现这种人文关怀,同时第二点(分享班级最新消息),让外教了解先前任教班级现状,安抚其焦虑之心,也是对他关怀的一种表现。考生就这些内容在语言表达上需要体现“关切”的口吻。

 

二、强化生活情景类语篇的综合考查

 

基于真实生活情景的考查符合评价改革方向。完形填空语篇是一个活生生的历险故事,情节丰富,语言生动,画面感强。讲述了作者牧羊期间可能由于狗的原因使得拖拉机溜坡,差点酿成恶性事故的一次经历。考生需要把握情节走向,关注一系列动作的语言表达,将内容与语言融合考量才能提高正确率。读后续写语篇也是一个真实故事,讲述了作者与他妻子Elli在拍摄北极熊期间面临其进攻危险,如何摆脱困境。虽然考生没有这种生活经历,但在过往高考读后续写中出现过如“丛林迷路”、“与狼搏斗”类似历险故事,考生对该话题并不陌生。续写第一段显然需要写如何设法击退北极熊,引导考生借鉴阅读部分一些表述,甚至可模仿完形语篇的语言风格,凸显了“写”须基于“读”的考查指向。阅读理解第二节涉及作者对孩提时的回忆,生活味浓,主要考查对语篇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的理解。

 

三、关注社会发展中认知的积累更新

 

人类已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认知水平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阅读理解B篇介绍了智能信号灯的好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路况。内容涉及人们的认知更新,传统改善交通的措施是拓宽道路,而现在人们可以从信号灯入手进行改善,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题目与内容高度吻合,25题涉及新方法的内容,26题涉及新方法的短板,27题涉及新方法的价值,都是认知这一思维层面的考查。阅读理解C篇观点鲜明,通过实验说明挑战性工作有助于提升大脑敏锐度,这也是认知层面的内容。28题涉及实验内容;29题考查写作手法,涉及对实验的阐释;30题考查标题辨识,涉及实验结论。考查内容与文本中基于实验的实证思维方式高度一致。语篇填空介绍了农业发展的演变进程,属于知识的普及。所填词基本围绕“演变”这一线索,考生需要具备基于文本主线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 理

 

重视学科基础 凸显学科本质

 

杭州学军中学 特级教师 葛德成

 

宁波市教研室 特级教师 杨继林

 

2020年7月浙江省物理选考试题,试卷结构稳定,难度合理。着重考查物理学科主干内容,试题情境化设计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紧密,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重视基础,注重核心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引领中学物理教学

 

本次的选考试题更加突出物理学科的基础性,注重核心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引领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物理课堂应该围绕核心概念和规律的开展教学,提升物理观念,学会从物理视角认识、理解自然。如第2题箱子在公交车内的相对运动,场景是生活中现象,考查的是力和运动关系,学生只有从物理学的视角分析,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作出正确的选择。第6题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考查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运用;第7题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第8、9题,考查静电场和磁场的基础知识;第19题考查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第20题是功能关系的考查。纵观全卷,试题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展开命制。

 

二、创设真实情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建模是浙江省物理试题的特色。紧密联系科学技术进步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试题情境,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次选考试题继续保持这个亮点。第4题抗击新冠肺炎,不仅考查红外体温测量的原理,也增加学生了解抗疫的相关知识。第10题以“中国天眼”为背景,不仅仅考查平衡知识,还要求对真实情景进行建模,考查科学思维;本题还参透了我国的科技成就、爱护科学仪器等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第16题系留无人机、第3题的歼20隐形战斗机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凸显物理学科本质,重视思维考查,注重对探究过程考查

 

以素养导向,考查物理学科的“关键”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思想和科学探究方法。如13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含光的折射定律,如果缺乏物理思想,这个题很难做出。如果从对称性角度来分析,则圆心正上方是一个特殊的点,利用这个点可以使问题顺利解决。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考生感悟物理学科中的普适性、统一性、对称性以及物理规律中所蕴含的科学美。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实验题是否是“纸上谈兵”,对于引导中学开好实验课,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本次的选考试题基于真实的实验情景进行命制,注重对探究过程的考查。如第18题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从理论上说,不考虑电流表的内电阻,则两个电路图是都正确的。只有真正做过实验,才能理解电流表的内阻对实验的影响,才能选择出正确的实验电路。

 

化 学

 

突出学科本质,考察思维创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正高级教师 任雪明

 

杭州学军中学 高级教师 肖中荣

 

化学选考试卷较好地保持了试卷结构、试题题量和难度等方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材料体现学科性和新颖性,问题设计兼顾基础性和拓展性,强化了实验原理和技能、物质结构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化学学科本质特点,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新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全卷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目标。

 

就命题导向而言,试卷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价值,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评价目标。如第24题、29题、30题、31题分别涉及了硅酸盐水泥的性质、利用选择性膜技术提升CO2氧化C2H6制C2H4效能进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制备在纺织业有广泛应用的硫代硫酸钠、合成利尿药美托拉宗等。这些 “学以致用”的实践案例可以积极引导中学化学教学从偏、难、怪、假的题海中走出来,真正发挥化学学科选才育人功能。

 

就考试内容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而言,试卷很好地把握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原理,特别强化了物质结构与能量、化学实验与模型演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化学学科本质特点。如第26题要求学生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结构,用键能、氢键解释热稳定性、溶解度等宏观现象,第29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物质的能量图判断不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画出陌生反应的“能量-反应过程”图。第30、31题考查了现象分析、实验操作、条件控制以及基于实验现象、有机信息的推理能力和模型认知素养,彰显了化学学科在物质合成、资源利用、造福人类等方面的社会价值。

 

就考试方式的“四翼”即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而言,试卷选择题1-25题的起点低、知识覆盖面广,主要考查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获得感。26题、27题、28题的坡度缓,情境新,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提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满足感。29题、30题、31题的入口宽,思维要求高,考查学生立足学科知识、应用化学基本原理解决新问题的学习迁移能力,呈现优秀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如30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分析硫代硫酸钠含量偏高的原因,31题要求学生通过确定基团、构造对称分子、用羰基插入确定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28题第(3)问要求学生在理解氨和氯化氢反应实质(形成配位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维,写出AlCl3发生的“同类反应”,充分展现优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认为,基于真实情境和贴近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的创新性试题命制,将对中学化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生 物

 

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引领高中生物教育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周初霞

 

浙江省温州中学 特级教师 许晖

 

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彰显立德树人导向。试题内容稳中求新,稳中求进,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较好地体现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既体现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又有利于促进我省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

 

一、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倡导“五育并举”

 

试题引导考生了解和关注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同生物学课程的学科价值,树立科学价值观。例如,第26题的生物入侵和第29题的柑橘加工等情境题,引导考生树立劳动观念,增强运用科学知识造福家乡的使命感。

 

二、聚焦生物学概念,强调理解和运用

 

试题突出考查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原理,帮助考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例如,第17题中心法则和第18题孟德尔定律等,围绕“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大概念组织试题材料。第5题免疫接种、利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等,引导考生认同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巧设试题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试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以真实问题情境组织试题素材。试题设问层次清晰,指向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的考查,体现了选择性评价的教育理念。例如,第28题昆虫杂交实验要求学生进行演绎推理、阐释数据,并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杂交亲本设计新实验。

 

四、关注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本质

 

实验与探究试题在本次试卷中占比较大,着重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例如,第10题过氧化氢酶和第12题肺炎双球菌转化等试题素材来自课本中学生实验,考查学生对不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第29题柑橘加工结合生产实例,要求学生选取恰当的生物技术和方法,尝试提出生物技术的操作工序或简单的工程学构想。第30题神经膜电位要求学生完善实验思路、阐释数据以及以柱形图形式呈现实验结果,考查要点明确指向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发展水平。

 

五、倡导环保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试题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第1题全球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第26题生物入侵倡导生态农业技术和环境友好的理念,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植物激素、抗除草剂和植物克隆等试题突出应用性导向,着意培育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

 

思想

 

政治

 

坚持立德树人 引领教学转型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正高级教师 王国芳

 

湖州市第二中学 正高级教师 张建庆

 

思政试卷守正创新,在题型、题量、结构等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和深化课改要求,坚持素养导向,突出学科育人,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

 

命题重视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突出五育并举,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劳动教育(9、12、30、36题),渗透美育(19、20、28题),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9、21题)等重要内容,体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二、关注社会生活,讲好中国故事

 

命题彰显思政课的实践性,注重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讲好抗疫故事: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抗疫主题(18、23、25题),引导学生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与其他国家的隐性对比(38题),帮助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关注重大事件:如民法典(37题)、脱贫(12题)、服务型政府(17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体现“窗口意识”:如二维码追溯体系(11题)、美育村建设(19题)、林权制度改革(29题)等,体现了浙江“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拓展国际视野:中非经贸博览会(15题)、援非抗疫(18题)、英国大选(31题)、法国“黄马甲”运动(32题)等,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视界。

 

三、凸显素养立意,推动教学转型

 

坚持素养导向,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科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试题立足现实,如引入GDP与税收收入数据、城市老小区改造、林权制度改革、马路经济、“美式人权”等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明辨是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准确把握学科必备知识,如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6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7题);需要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关键能力、特别是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辩证思维能力(36题)、批判性思维能力(38题)等。这份试卷也为我们接下来的新教材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历 史

 

稳中有进 植根塑魂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戴晓萍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高级教师 陈春露

 

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选考试卷保持了浙江卷的一贯风格与特色,充分彰显立德树人、文化自信。在试题结构、题型题量、考察内容等方面均体现了稳定性与创新性,符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主旨。

 

一、稳字当头,彰显学科特色

 

整卷稳字当头,难度低开平走,让学生有历史学习的习得感和成就感。

 

试题立意颇高,彰显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特色。如28题采用宏大历史视角,提出关注民生的思考方向,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切入,融合必修三的百家争鸣、屈原“美政”理念,必修二的唐朝土地制度,选修四的唐太宗、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系统梳理主干知识并予以纵横贯通。

 

试题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力求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入题“落地”,高阶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能力培养是“教学评一致”的要求。

 

二、“不忘本来”,坚定文化自信

 

试卷加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内容的考察,强调“不忘本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第1题对楚辞的赏析;第2题是中国古代著名工程的认知;第3、7、8、11题涉及到汉、明、清、近代的制度文化;第4题对布达拉宫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的认识;第5题对指南鱼的解读;第25题对“开通元宝”的辨析;第28题选取相关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进行解读:墨子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孔子、屈原的相关主张;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及在土地制度层面的举措。

 

我国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撑。第12题对革命统一战线的认识;第13题对淞沪会战意义的再现;第14题对中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原因的分析;第15题对特区发展经验的认同;第26题是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在不同时期的运用;第28题分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探索与实践。

 

三、“吸收外来”,培养国际视野

 

试卷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

 

第16题是关于西塞罗自然法的理解;第17、20题通过对英国“光荣革命”、法国“1875年宪法”的分析,体现了两国在近代政治文明演进中的选择;第18、19、22题是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达尔文学派的主张、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流行等内容,反映出思想积极的人们追求理想,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第21、23、24题是对铁路交通发展、国际贸易规则调整、经济区域集团化等内容的考察,从不同维度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7题整条线贯穿了古希腊文明形成的要素、政治民主改革以及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

 

四、“面向未来”,联结历史时空

 

整卷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如29题,直接点题“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本题共三问: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政治结果;列举二战中“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残酷事实,指明战犯审判的意义;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并令学生得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及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时代主题。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结,也是新课标中学业质量评价的最高层次要求。

 

地 理

 

素养导向 能力为重 彰显地理学科价值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正高级教师 汤国荣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 正高级教师 耿文强

 

2020年7月浙江地理选考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考生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试题既是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测试,更是对整体把握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并关注地理核心素养在命题中的体现。

 

一、把握时代脉搏,彰显育人价值

 

地理试题通过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将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等德育目标渗透到不同试题中。一是以我国生态建设案例为背景设计试题,引导考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如“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西江输沙量减少的原因”等。二是试题情境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发展的相关素材,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增加建设祖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如“地摊经济”“结对扶贫”“振兴东北”“市郊铁路”“园区产业链招商”“泥石流防御”等。

 

二、强化必备知识,落实学科素养

 

试题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如第17、18、19、26、28题中“等高(深)线”“经纬网”等基础知识的应用,24、25题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应用。二是强化地理过程的理解,试题设计特别强调地理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如自然地理部分“不同飞行时间纬度差的变化”“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的变化”“气象观测中的大气运动过程”“泥石流的形成”“输沙量的变化”,人文地理部分“汽车企业发展历程”“工业园区招商模式的变化”“广西甘蔗生产变化”等。

 

三、指向关键能力,提升选拔功能

 

地理试题结构、题量与上次考试基本一致,试题风格稳中求变,选择题难度略有上升,综合题难度稍有下降,保持了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重视对考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如“农田氧化亚氮的增温效应”,要求考生关注生产活动,并有效运用地理原理予以解释;“飞行轨迹与日照图的判读”,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空间思维能力;“探空气球大气观测”,要求考生不仅要对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规律有深刻理解,也应具有较高的观察、分析能力;“西欧能源消费状况”,要求考生具有世界眼光,以更宽广的视角探究能源问题。试题强化对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如非选择题部分均需要考生对试题中的图表、数据和文字材料进行快速准确全面地解读;对地理现象、规律、特征进行描述和阐释;对地理成因、过程、联系等开展论证和探究,最终准确地加以表述。

 

技 术

 

(信息技术)

 

学以致用 体现课改理念

 

温州中学 正高级教师 谢作如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高级教师 魏雄鹰

 

信息技术2020年7月选考卷严格按照《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自2020年1月高考选考起使用)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要求命制,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在能力考核和素养导向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分布合理,稳中有变

 

本次试卷延续了今年1月份的命题风格,无论是试题分布、整卷结构还是总体难度,都保持了相对稳定。从知识点的分布来看,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占比合理,既考虑到了覆盖面,又能突出重点。

 

从难度设计来看,选择题部分以常规基础题为主,难度相对不大,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思考后面的非选择题。最后的两道算法大题涉及到多个变量和数组,学生只要静下心厘清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答题,考点的难度梯度设置较明显,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从细节上看,试题做到稳中有变,体现在试题材料信息的甄选,问题情境的设计,以及知识考查角度的选择等方面。如选择题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涉及信息概念、数制转换和对分查找等,再如第14题将多媒体作品设计的考核重心移到动画效果的设计,学生不需要去背诵软件的各种菜单命令。

 

二、注重问题解决,学科特点鲜明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主寻求问题解决所需知识和应用的过程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本卷非选择题部分的试题情境,大都源自真实的应用,如第13题的手机互联网用户数据处理、第15题的试场编排问题等,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正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性特点,如第15题巧妙地使用“排序”实现座位合理分配,让同一考场的不同班级学生数量相对均衡,是一个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范例。

 

三、突出核心概念,体现课改理念

 

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学科的4个大概念。算法本来就是我省选择性必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核心学习内容,而有关数据的考核内容也在本卷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数据素养”更是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用数据说话”成为基本常识。本卷的第10题是在数据中查找最大值和最小值;第13题提供了最新的真实调查数据,学生在图表中能够直观看到今年3月份“在线教育”用户量的急剧上升;而第16题则直接涉及“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操作,通过两个城市的温度数据计算温差持续时长,代码简洁,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数据处理案例。

 

技 术

 

(通用技术)

 

稳中求新,彰显素养导向

 

金华市第一中学 高级教师 黄越祥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级教师 何威年

 

2020年7月的通用技术选考试卷,考试内容广度合理,深度合适。考核教学导向明确,充分体现了通用技术学科的技术特色,强调基础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强调素材、情景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本次试卷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试题设计回归教材、强化基础

 

与前几次选考想比,本次试题更加注重教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回归教材、回归教学。如在选择题中第4、5题的尺寸标注和工艺、第6题的结构受力形式、第10、11题的元器件识别和万用表应用等都体现了这种特点。试题不偏不怪,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具备了一定的上手度;同时又有足够的灵活性,不靠死记硬背获得分数,有较好的区分度。这种命题方式符合本学科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初衷。

 

二、情景设计真实、精准

 

本次试题中,另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基于学生技术实践和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如第1题超市购物车中的人机关系设计,第2题阶梯式楼梯栏杆的评价,第3题木质篮球架模型的稳定性方案筛选,以及第14题的台虎钳的重新设计等所采用的情景设计都注意到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真实世界,并要求学生在某个既定的情景中把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解答题目。又譬如第7题防疫通道的安装流程是从近期的热点问题中被发现、挖掘的情境资源。而作为通用技术的最大特色题目的设计题,则是让学生设计一个防止车辆占用小区消防通道的隔离装置,在这个真实情景下,各小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专业性,能给学生提供定义任务、分解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机会。

 

三、重视核心素养考查

 

本次试卷非常重视对“图样表达”、“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以体现“图样表达”的试题为例,这其中既有如第2题坐标法评价图、第6题压紧结构工作示意图等图表的认知;也有难度较大的技术图样的认识,如第16题的三视图补线,以及电控部分各种电路图的理解等等。还有部分试题要求多种素养的综合运用,如以14题为例,首先是关注“创新设计”,针对台虎钳钳口的不足提出改进设计;其次是让学生完善某设计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考查学生的“物化能力”;最后是通过4个方案中剖视图的认知考查学生的“图样表达”能力。作为特色题型的设计题,延续了上次考试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把一种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运动方式的改变,从中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上一篇:双一流、C9、985等重点大学,一文全部了解
下一篇:2020年高考预估分数线来了!会涨还是会降?!
TOP


微信公众号

在线报名

固话:4008002425 0571-88923011 88923022